塑膠射出模具網 塑膠射出模具網

Loading...

  • 塑膠射出模具網
首頁 » 新聞-食在健康 » 當“海鮮塑料”開始爬上餐桌

當“海鮮塑料”開始爬上餐桌

新聞-食在健康 - 2017/12/27

最近,深圳市藍色海洋環境保護協會組織年度活動,總結海洋垃圾數據分析顯示:塑料製品、食品包裝袋、煙頭為最常見的海洋垃圾TOP3;海灘管理力度與海洋垃圾狀況正相關,無管理方的場地海洋垃圾較為嚴重。

 

  長江被垃圾困擾,海洋受塑料威脅。於是,海上不僅“生明月”,還可能生出塑料滔天的奇幻景象。

 

  一張從小困在橡皮筋中長大成畸形的海龜照片,叫人感慨“滄海桑田”的另一種愴然;而英國廣播公司(BBC)最新紀錄片《藍色星球2》裡,一段抹香鯨誤囤塑料桶的視頻,更叫人揪心海洋的命運。當然,還是數字更能作證這種危險的態勢:全球平均每年產生4800億個塑料瓶,並且還以每年3%-4%的速度增長,未來10年內,海洋中的塑料可能比魚還要多;2030年前,全球人口將達到85億,魚類食品安全將成為更大挑戰。

 

  魚沒了,貝殼呢?

 

  此前有媒體報導稱,愛吃海鮮的人每年可能吞下多達11000顆塑料微粒。BBC查核後發現,證據顯示特定種類的貽貝和牡蠣確實含有塑料微粒,但是,如果每年要吞掉一萬多粒塑料,平均每天要吃至少四個牡蠣和17到18個貽貝。不管怎麼說,“塑料海鮮”開始爬上餐桌,已經成為這個時代全球吃貨們不得不接受的現實。人類拋棄的塑料垃圾,風吹日曬​​化為碎片,而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垃圾就被稱為塑料微粒。在食物鏈上,海洋這個塑料污染最嚴重的領域,正在以宿命般的邏輯,將“自食其果”的生態規律,落實到被塑料微粒滲透的“大餐美味”之前。

 

  今天,塑料已成為海洋中第一大類垃圾。每年大約有800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,全部加起來可以繞地球420圈,超50種魚類被發現正在食用塑料垃圾。當加拿大漁民在芬迪灣捕到一隻蝦螯上帶有百事可樂標誌的龍蝦,當“吃海鮮還是吃塑料”成為真問題的時候——面朝大海,還能春暖花開嗎?如果我們不再關心魚類和貽貝的命運,我們大概也沒法關心好陸地上的糧食和蔬菜。

 

  12月9日,聯合國環境署海洋事務主任斯文鬆在“全球海洋治理與生態文明”分論壇上說,中國不僅是海洋大國,也是海洋漁業養殖大國,需要尋找一種更可持續的漁業養殖模式,以解決塑料垃圾、污水及抗生素對近海的污染。誠然,海洋塑料污染是個全球性的問題,但對於中國來說,漣漪效應可能更為明顯。一是因為中國海岸線漫長,海洋漁業養殖規模巨大;二是因為全球海洋治理中的“中國方案”,對13多億人或全世界來說,都是責任和契機。

 

  “無盡的遠方,無數的人們,都和我有關。”在這個星球的生態海洋,每一尾魚、每一顆貝,都是掀起環境颶風的蝴蝶翅膀。觸目驚心的塑料從哪裡來、它們又該往哪兒去,我們未必是製度設計或執行者,卻終究有微小的力量——盡量少用塑料製品,盡量少去打擾乾淨的海洋。